歷史長河奔騰不息,發展之船破浪前行。
黨的十八大至今,是內蒙古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間單元。
這一時間單元,面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考驗,內蒙古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康莊大道!
這一時間單元,內蒙古加快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加速動能轉換,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煥發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追問時間:歷史如何定義2萬多億元背后蘊含的發展希望?翻開歷史,我們探尋答案——
執著奮斗:轉型變革厚積薄發
按下時光“回退鍵”,我們將鏡頭對準2021年春。
這一年春,疫情嚴峻形勢下,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包鋼制造”逆行出海——裝有數千噸包鋼稀土鋼汽車板材的國際貨船駛離天津港,駛向中東地區。
令同行羨慕的是,時至今日,包鋼現代化產業鏈上的“稀土+”系列產品已遠銷歐美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一切的意義,只有離得足夠遠,才看得更真切。人們不會忘記,包鋼能有今天,離不開產業鏈現代化。
日歷翻至2016年12月8日。
當天,歷經4年建設,產能550萬噸的包鋼稀土鋼板材項目生產線全線貫通。從此,包鋼具備了生產高檔汽車板材、家電板材的能力,填補了自治區產業空白。
這條工藝、環保水平世界一流的稀土鋼產業鏈項目投入運行,讓包鋼擺脫了“鋼鐵獨大”“挖土賣土”的產業尷尬。
從那時起,上任不久的包鋼集團董事長魏栓師,期盼著企業營業收入有朝一日突破千億元。
所有的絢爛,只有走得足夠近,才能感受其震撼。時至2022年春,內蒙古傳出消息:包鋼成為首家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區屬國企,其年利潤超過百億元。
談到包鋼成功轉型秘訣,魏栓師坦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囑托,在轉型變革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包鋼變革發展,是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
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它忠實記錄下奮斗者的足跡。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我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為內蒙古確定的戰略定位和行動綱領,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推動轉型升級,為經濟之船向高質量方向奮勇前行加油助威。
開展全區奶業振興、種業發展三年行動,建成高標準農田4585萬畝,專業化、標準化、規?;霓r牧業產業園遍及各盟市——內蒙古農牧業現代化前途無量!
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以摧枯拉朽之勢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各盟市違規“兩高”項目“壽終正寢”——內蒙古憑著壯士斷腕的勇氣倒逼產業綠色轉型!
各地培育形成現代物流、休閑旅游、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6大類100多個自治區級服務業集聚區——飽受疫情影響的全區服務業回穩提質、負重致遠!
服務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建成一批全方位對外開放重點工程,全區口岸年過境中歐班列突破6000列——內蒙古開放發展前景光明!
鞏固“去、降、補”成果,以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全區產業體系現代化——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內蒙古志在云天!
……
執著奮斗,久久為功。志在云天的遠大抱負,厚積薄發的轉型變革,掀開內蒙古經濟發展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2012-2021年,內蒙古生產總值由10470億元增至20514億元,平均每年上一個千億元臺階。
“在形勢持續復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背景下,內蒙古經濟能在持續穩定恢復中擴容增量,實屬不易!”內蒙古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司永梅說。
“不易”的背后,隱含著一條堪稱經典的結論:奮斗,也唯有奮斗,才能創造無愧于時代的歷史榮光!
播種希望:發展答卷繼往開來
奮斗之路上,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
GDP突破2萬億元的路上,內蒙古收獲了什么?
作為全區第一經濟大市,鄂爾多斯市以實踐作答。
2022年初,歷經2年建設,總投資10億元的5G無人駕駛新能源動力礦用車項目在鄂爾多斯市投產。
具有深遠意義的是:“雙碳”背景下,這個集智能化、綠色化為一體的項目,開啟了當地能源利用高端化、裝備制造綠色化和產業鏈智能化發展新時代!
如今,努力擺脫“挖煤賣煤”“發電賣電”傳統路徑依賴的鄂爾多斯市,已建成國家級高新區、裝備制造產業園區,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總量的63%以上。
更加亮眼的是:目前,已成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國家文化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的鄂爾多斯市,其生產總值、財政收入連年位居自治區第一。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以一域之穩促全區之穩,以一市之光為全局添彩,鄂爾多斯市靠的是什么?
市長杜匯良自豪地回答:“優化營商環境,不斷解放生產力,轉換發展動能,促進經濟穩中求進。”
豈止是鄂爾多斯市?GDP跨越2萬億元的希望之路上,為進一步解放社會生產力,內蒙古落子如飛。
持續打好全區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以“零容忍”態度查辦一批大案要案,推動涉企事項“高效辦”——內蒙古動真碰硬斬除營商環境“毒瘤”、穩定市場預期!
貫徹落實延期納稅、出口退稅、減稅降費等一攬子優惠政策,近3年為全區市場主體減稅降費超過千億元——內蒙古以真金白銀“放水養魚”、培植財源!
全面推進“科技興蒙”和國企改革,密集出臺支持全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民企改革發展等政策措施——改革創新為內蒙古經濟茁壯成長輸入源源不斷的“養分”!
……
多少回劈波斬浪,多少次力挽狂瀾。源自轉型升級與解放生產力的重磅變革,催生出強大正能量,推動全區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萬多億元GDP,蘊含著內蒙古經濟穩中有進、量質齊升的“含金量”。
市場預期穩——2021年,全區日均新增市場主體超過1000戶,實有市場主體增至239萬戶。
投資結構優——近年來,全區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和重大項目制造業投資均保持10%以上高速增長。
消費市場穩——2021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5000億元,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服務業后勁足——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已逼近9000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增至50%以上。
新產業發展快——去年全區高技術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2%、22.4%。
糧食產量穩——全區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過700億斤,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
畜牧業發展穩——全區畜牧業生產實現“十七連穩”,肉類、牛奶年產量分別增至270萬噸、673萬噸。
產業發展“綠”——全區新能源年發電量首破1000億千瓦時,綠色礦山(企業)增至500多家。
企業效益高——全區去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至3380.8億元,同比增長1.5倍。
開放發展穩——去年全區進出口總額增至1235.6億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突破700億元。
一次次奮起讓人思潮奔涌,一組組數字足以彪炳史冊。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GDP突破2萬億元的希望之路上,內蒙古以繼往開來的變革與奮斗播種希望、收獲笑聲!
奮發圖強:生動實踐光耀史冊
浩瀚無垠的時間長河中,地區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奮發圖強、變革自強的歷史。
由轉型升級到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由奮斗、變革到收獲……GDP跨越2萬億元的希望之路上,內蒙古經濟翻開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篇章!
這條路上,全國1/4的羊肉、1/10的牛肉、1/5的牛奶、2/5的羊絨來自內蒙古,全區糧食產量躍居全國第6位。
這條路上,全區57個貧困旗縣、3681個貧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并退出貧困序列。
這條路上,自治區3條進京高鐵線和多條城際動車線開通運行……內蒙古乘上高速快車跨上交通現代化新征程。
這條路上,全區大數據中心服務器裝機能力突破120萬臺,曠視人工智能超算平臺等多個平臺上線運行。
這條路上,內蒙古光伏產業化治沙和綠化礦區面積超過20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光伏治沙基地”。
這條路上,區內1/3以上電力裝機來自風電、光電等新能源,內蒙古成為全國最大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這條路上,全區單晶硅、多晶硅產能占到全球的1/3以上,內蒙古成為世界最大的晶硅新材料制造基地。
這條路上,5G無人采礦車、無人播種機開始服務全區經濟建設……內蒙古真正開啟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新時代。
這條路上,保稅物流中心、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遍及全區,內蒙古貫通八方、通達海外的開放格局已經形成。
奮斗才能圖強,變革才能自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在GDP突破2萬億元的希望之路上,內蒙古經濟注定不凡!
幾年奮發圖強,內蒙古乘風破浪的生動實踐發人深省,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個風向標巍然聳立。
——鄂爾多斯市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現代煤化工基地,煤炭深加工產業鏈、煤基新興產業鏈水平走進世界前列。
——阿拉善盟建成世界最大的高端靛藍生產基地,全球每10條經典“藍”牛仔褲,有9條用阿拉善的靛藍劑染成。
——“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市走出的伊利,一路闖入“全球乳業五強”陣營,其乳品產銷研發鏈由“一帶一路”沿線延伸至五大洲及國內200多個地市。
——包頭市建成世界最大的稀土鋼軌生產基地,“一帶一路”沿線70多國和國內幾十條鐵路都有“包鋼制造”。
——通遼市成為“中國蒙醫藥之都”,蒙醫藥產品惠及國內多地和“一帶一路”沿線10多個國家及地區居民。
——通過口岸與電商平臺,巴彥淖爾市“天賦河套”綠色農畜產品暢銷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
……
人間正道,浩蕩前行。沿著巍然聳立的風向標指向,歷史告訴現在、實踐告訴未來:推動經濟行穩致遠和高質量發展,內蒙古已經贏得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
這筆財富,光耀史冊、澤被后世!(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