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仲其民是軍墾人的后代,他的父親是軍轉干部,1960年從黑龍江省密山縣856農場,支援呼倫貝爾農牧場管理局建設格尼河農場,擔任基層領導職務。仲其民出生在一個有紅色基因的家庭里,在格尼河農場中心校讀完了小學、初中,以優異成績考入了海拉爾農牧場管理局直屬中學。畢業后,他返鄉參加了工作,當上了一名光榮的農業工人,經過幾年的刻苦磨煉,農場圈里圈外的人都說:“仲其民愛學習能吃苦,各項活計都干得不錯。”
那年農場缺少財務人員,決定從高中生里招聘一些人從事財務工作。經過嚴格考核,仲其民榜上有名,并被選入農場財務科工作。為了提高他的業務水平,農場選派他進入內蒙古財經學院大專班學習。畢業后,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一家老少過著幸福的生活。
然而,1994年一次意外事故,奪去了仲其民父親的生命。家里的頂梁柱沒了,就像天塌了一樣,生活的重擔都落在了仲其民的身上。他便和母親一同操持家務,家里家外都收拾得井井有條,一家人又恢復了像往常一樣的幸福生活。仲其民的工作也一步一個臺階,得到了組織的信任。2004年,他被提拔為財務科副科長,農場改制時經過競聘擔任了財務部部長。
正當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仲其民母親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了。2015年剛過完國慶節的一天,老人口吐白沫、肢體無力、意識模糊、說話不清、眩暈嘔吐,突然跌倒,仲其民和兩個姐姐把老人送到醫院,經醫生診斷老人得了腦血栓。在母親住院的那些日子里,他和兩個姐姐輪流在病床前一刻也不離人地進行照料,經過一個多月治療,老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卻無法行走了,需要長期有人料理她的生活。這樣一來,仲其民的負擔就更大了。從此,除了工作時間,其他時間仲其民全部用來護理母親。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休養和治療,母親的病情漸漸有所好轉。仲其民慢慢把母親扶起來背著她到院里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給母親買了老年學步車,引導著母親一步一步往前走,今天走兩步明天走三步,一來二去老人能走個幾十米。平時,母親的手不好使,無法料理自己的生活,每到星期天,仲其民都會燒上兩大壺熱水,調好水溫用來給母親洗頭、洗腳、擦洗身子。母親渾身上下被仲其民收拾得干干凈凈,妻子見狀都十分敬佩,也時常幫著丈夫一起照顧婆婆,左鄰右舍見狀都高興地說:“老太太是個有福的人,攤上了這樣的好兒子、好兒媳婦。”
隨著母親的身體逐漸好轉,仲其民心里想著讓母親在自家院子里來回鍛煉是不行的,母親也需要精神生活,出門和其他老人、親朋好友拉拉家常,能使母親更開心。為此,他拿出3000多元錢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讓兩個姐姐帶著老人在亞東鎮四處走走看看。三年的時間里,母親在兩個姐姐的照顧下,溜遍了亞東鎮的大街小巷,老人精神越來越爽快,話語也多了,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仲其民所做的事,讓人們對他刮目相看。他孝敬老人這件事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他所在的黨組織認為仲其民基本具備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把他列為重點發展對象。為此,黨支部書記幾次找他談話。仲其民對黨支部書記嚴肅認真地說:“我是軍墾人的后代,血液里有軍墾人的紅色基因,比起父親那位老黨員我還差很多。這些年,我雖然完成了領導交給的任務,但也不是那么出色。父親去世后,母親又犯了重病,為了照顧她我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工作,要想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我還差得很遠,請組織繼續考驗我吧!”黨組織依然在考驗著仲其民??稍诎傩昭劾?,他雖然沒有跨進黨組織的大門,但思想上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了。(包福泉 孫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