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市委黨校 姜永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情系內蒙古各族人民,高度重視自治區各項事業發展,兩次親臨內蒙古考察指導工作,連續5年參加其所在的內蒙古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多次就事關內蒙古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引領和推動內蒙古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內蒙古自治區考察,奔波于三個盟市,行程數千公里并發表重要講話。其中,特別強調“努力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把內蒙古建成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內蒙古是邊疆民族地區,在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寧上擔負著重大責任。要見微知著,增強憂患意識,提高戰略思維,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領域的各種風險隱患,切實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對呼倫貝爾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建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為此我們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切實筑牢呼倫貝爾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第一,始終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實現呼倫貝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呼倫貝爾經濟,為筑牢呼倫貝爾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經濟發展是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基礎,2021年,呼倫貝爾市聚轉型之力,經濟發展破繭升級。“十四五”實現“開門紅”,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54.8億元,增速超出預期2.5個百分點,達到四年來的峰值,在自治區排名躍升5個位次,一二三產增速均達到四年來的最高水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近百億,增長25.1%,增速位居全區首位。經濟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穩定和諧。
第二,加強各民族的大團結,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為筑牢呼倫貝爾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習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呼倫貝爾地處祖國北疆,境內生活著蒙古、漢、回、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俄羅斯、朝鮮等42個民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人民共同守衛祖國邊疆,為國家的統一作出巨大貢獻。在進入新時代的今天,生活在呼倫貝爾的42個民族更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第三,加強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立“五社聯動”社會工作服務機制,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呼倫貝爾,為筑牢呼倫貝爾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打下堅實的現實基礎。
呼倫貝爾市地處祖國北疆,邊境線總長1733.32公里。其中,中俄邊界1051.08公里,中蒙邊界682.24公里,有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市、滿洲里、扎賚諾爾區六個邊疆旗市區。多年來,全市各族人民強化“思想筑邊”意識,筑牢邊境民族地區安全穩定的思想基礎,發揮“組織固邊”作用,夯實邊境民族地區安全穩定的組織基礎,創新“共建穩邊”載體,構筑邊境民族地區安全穩定的堅強防線。
在新時代,我們要努力實現呼倫貝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學習“楓橋經驗”,重視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和依法治理。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強安全制度體系和能力建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堅決保障重點領域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呼倫貝爾,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邊疆安寧穩固。